YEXP

YEXP

银行实践丨从B站看银行的圈层建设与出圈

来源:互联网

本文投稿首登于《零售银行》月刊2020年9

近期,由于一则《后浪》短视频演讲,B站成功出圈。作为互联网大事件之一,B站出圈必然吸引来正探索转型的银行驻足观望,大家对于其出圈背后的逻辑都渴望得到一个答案。因此,本文将通过介绍B站出圈故事,并结合案例分析探索圈层建设,帮助银行成功出圈。

2020年受疫情影响,久居家中的各国人民开启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生活方式。互联网月活跃用户数的暴增,一面给传统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另一面也给以互联网服务为核心的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而“B站出圈”成为今年众多中国互联网大事中最有名事件之一。***青年节,一部励志短视频《后浪》,将B站出圈的志向暴露无遗,B站借此一跃而起,站在中国视频播放网站的巅峰。

同样被“摁”在家里的银行业,却在迷茫中探索:该不该直播呢?一面是资管与监管、风控与内控的纠结;一面是背离与分离、文化与变化的矛盾。笔者常说“银行的转型看起来都对,做起来全错”,银行业从未经历过如此手足无措的上半年。开门红,月月红,全年红,为什么红?怎么红?从哪里红?银行恐怕无法回答出这灵魂三问。与其在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的过程中转圈圈,银行业不如抬起头,看看B站的出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一.B站和银行的出圈故事

(一)B站出圈故事

B站成立之初,是一个20出头的二次元宅男徐逸和30多岁放弃几千万期权的二次元大叔陈睿“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的故事。故事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笔者就不赘述了。这件事放在“理性的银行人”眼中,就充满着恶搞和黑色喜剧色彩,怎么看这个“天作之合”都是“合则双害,分则各败”的局面。但大家注意到了,其核心就在于“二次元”三个字,也是他们创建“B站”的基本定位。

1.B站的圈层定位

B站的基础定位,是从动漫开始的,以及以动漫衍生的ACG(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和Game游戏)。从2009年成立起,B站瞄准的用户群体,就是以ACG为主要生活娱乐形态的年轻人(依据年龄段来区分,最晚的90后当时正10岁,最大的90后21岁)。从心理学上说,这个年龄段正是构建独立人格并处在叛逆期的年龄,这段时期他们更希望获得认可和找到志同道合的精神伙伴。B 站的用户画像有四个特点:年轻、学生多、学历高、发达地区多。这些既定义了B站的圈层,又给B站出圈带来无限可能。

2.B站的圈层文化

在十年的发展中,B站其实是在陪伴这批主流用户群体不断成长和变化,并根据他们不同时期的需求发生调整。在成立之初是“弹幕分享网站”,2010年定位为“二次元垂直内容社区”,2013年拓展为“泛二次元社区”,2017年逐渐发展为今天的“为年轻人服务的泛娱乐社区”。B站用十年时间保护了年轻人的欢乐与梦想。

从非主流年轻人的“小破站”,成为Z世代(1990-2009 年出生的人)寓学于乐的“小航母”,是年轻人对B战的全新认识。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B站用10年打造了一个新青年的精神家园。这十年中,Z世代一跃成为新时代的主流群体;这群新青年,有着自己的文化品格与生活方式,也保留了一切过去的成功者拥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到今年,最晚的90后已经21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世界的变大,B站又努力把他们的梦想放大。

3.B站的产品结构

AC动漫是B站的本源,也是B站一点打穿占领圈层的核心。最初的几十万核心用户,就是靠动漫资源和弹幕连接在一起的。如今,买番独播是B站最重要的用户连接纽带。

G游戏是AC动漫的天然衍生物,也是B站大量野生UP主和原创内容的原始生态。为了维持这个生态,B站也做了巨大的投入,最近的著名案例是“B站8亿元拿下《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转播权”。

二次创作:围绕着ACG就有了大量的二次创作、同人创作、改编创作,形成了B站独有魅力的风景线。于是,影视、音乐、鬼畜区的崛起巩固了B站特有的圈层风格,“饶舌王司徒”、“万能德语元首之怒”等优秀作品和一批天才横溢的UP主横空出世。

原创:二次创作再进一步,就是原创。一大批有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内容创作者,用他们的专业给B站增加了更多的颜色。原创歌手、原创漫画家、原创游戏制作、原创网络电影,在让别人欣赏的同时,他们也在通过B站欣赏别人。

以上这些,构建了B站的基本文化格局。

4.B站的出圈

近两年,B站一直在不断拓宽自己的内容疆界,二次元的标签也在逐渐淡化。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年轻人文化社区,经过十年的发展,这个聚集了中国最多二次元、宅文化爱好者的小破站(B站用户对B站爱称),逐渐由年轻走向成熟,破圈将成为B站与用户们都将经历的成人礼。

出圈标识

201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B站与新华网(603888,股吧)联合主办跨年晚会《二零一九 最美的夜》,正式宣告出圈。晚会上,一批知名UP主(如肥皂菌、陆二胡、孟晓洁Jae)、一批明星嘉宾(邓紫棋、吴亦凡、五月天、周深、胡彦斌)纷纷登台;更有方锦龙、理查德·克莱德曼这样的国宝级大师,和洛天依这样的虚拟偶像,将传统文化与新技术融合成年轻人独有的文化风格。B站将电影、游戏、动漫、娱乐、音乐、国风融为一炉,尽情展现了B站与年轻人的梦想、感动与陪伴,秒杀各电视台的跨年晚会。

文化出圈

B站出圈的典型特征就是扩版:核心的动画、漫画和游戏区;传统的音乐、鬼畜、影视区;更多的如舞蹈、课堂、美食、数码、时尚等数十个频道纷纷上线。而在今年学习类板块爆红(罗翔讲法、半佛“扯淡”、考研指导张雪峰等课程),在B站听课,已然成了当下年轻人新的学习方式。跨越领域和地域的知识传播,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平权。

B站的原创内容,在快餐化的视频领域,形成了独特鲜明的风格。一大批用户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内容消费者”转化为“内容生产者”,给B站出圈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契机。

区别于以快速***多巴胺为目标的短视频,B站的长视频作品更适合捏合文化、艺术、专业、技艺和思想。占领文化高地,有利于在品牌下沉的时候实现降维打击。所以,出圈的B站更娱乐化、大众化,而且更商业化、更适合土味营销。

生态出圈

B站的出圈,初心不变,但深知自己的船变大了,以往的渡河人,变成了摆渡人。以前的服务目标是用户,而出圈之后则是服务好UP主,生产更多优质内容,给用户带来更满意的社区体验。最终利益,仍然归于用户。

出圈价值

B站出圈带来了哪些价值?客户覆盖范围扩大,文化符号影响放大。对银行人来说,赚***钱才是关注的重点。

2020Q1,B站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70%,达到1.72亿,日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69%,达到5100万,月均活跃UP主数量突破180万,同比增长146%,增量相当于去年三季度月均活跃UP主的存量总数,月均投稿量高达280万。财报显示,B站在2020Q1总营收23.2亿元,游戏业务贡献大部分收入,广告收入仅为2.1亿元,占比不足一成。商业化是劣势,但未必不代表着留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资本市场,B站年初至今,市值涨幅高达127%,相较之下,爱奇艺涨幅仅7%,B站市值一度超过爱奇艺。

B站出圈对银行的启示:对原有圈层的深度认识和积累,决定了出圈的方向和能力。

(二)银行出圈故事

银行出过圈么?出过,其实银行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但很多银行的出圈是被市场推动的、追赶的、甚至是逼迫的,无意识地完成了出圈,这种出圈能够带来成功的可能性就太小了。为什么有的银行长盛不衰,有的银行迅速崛起,有的银行能大象跳舞,有的银行小而弥坚,那是因为在出圈的时候,他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设计,用于指导实践取得了合理的结果。

1.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现在定义的圈层是“中高端客户”,也就是通常说的金融资产50万以上的客户群体,这是招行的起始定位么?并不是。1999年,笔者所在城市开始设立招行,作为一家需要跟四大国有银行争夺现有市场的新银行,选择了避开主力收入人群,靠“一卡通”和网上银行“一网通”所带来的便利,迅速打开了大学生群体的年轻市场。10-15年之后,这群大学生毕业成为社会主力收入人群,才带动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出圈,将“中高端客户”作为新的发展目标。如今,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合作、积分兑换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当初以“年轻群体”为目标的定位。

2.建设银行

作为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建行,最基本的社会定位是“建筑类”金融支持,在房地产业务、住房贷款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和能力。而近几年,建设银行选择向下出圈,通过降维打击实现普惠化的金融。

案例

比如通过“不动产财富管理”业务,转租VIP客户的空置房,解决大城市年轻人租房问题。再通过与***合作的“掌上电子政务”、开放银行网点的“劳动者港湾”等工作,扩大银行文化外延,将业务型的银行转化为服务型的银行。

3.工商银行

作为宇宙航母级别的工商银行,拥有中国银行业最广泛的客户群体,但也是圈层定位最不清晰的银行。而近几年,工行寻求个性化品牌化的文化突围,通过文化升级的方式实现向上出圈,给自己的客户群体分别建立更高的辨识度,以便于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案例

比如著名的故宫与工行的合作,除了联名信用卡、IP合作产品这些传统合作形式,“把故宫搬进银行”才是文化出圈的主题,其中新年期间的“故宫陪你过大年”活动,将每个银行网点装饰城故宫的样子,配上AR技术,实现跨越空间的文化传递。而这些欣赏和喜爱故宫文化的客户群体,又具有很高的文化基础和附加价值。出圈之后,最重要的是如何把阶段性的小范围的合作,固化为工行出圈之后的底层能力,给客户持续输出文化体验。

二.圈层建设

出圈要先有圈,“跳出三界不在五行”的银行,对自己的圈层定位总是模糊的,从B站出圈的故事也能看出,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现有圈层,那么出圈就无从谈起。

(一)圈层的定义

圈层是什么?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不同的概念。笔者个人认为这是最接近圈层本质的答案:圈?层?是个人?成就?的边?界。当?进了一?个圈层,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个圈子?所同?化。个体进入?任?何?圈层都?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被排?斥,?二?是被?同化。所?以个人想?突?破,?进入?目标圈层?是最?快?捷径;而组织想突破圈层,则需要从内向外打破。

(二)银行如何确定圈层

银行先要看清自己的圈层,主要确定三点:一是圈层的边界,二是圈层的文化,三是服务圈层的能力。

圈层的边界指的是银行所服务对象的划分依据。比如招行的基础目标“中高端客户”,它的边界就是“50万以上金融资产”。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不会突破这个边界,少数情况下促进金融资产提升就会把边界外延扩大,比如“20万以上金融资产”。

圈层文化是圈层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比如:“酒肉朋友”的圈层,吃喝玩乐就是他们的价值取向;“海淀家长”的圈层,娃是学霸就是他们的价值取向;“退休大爷”的圈层,一手江湖书法就是价值取向。

服务圈层的能力是银行让圈内人获得这些价值取向的能力,这恰恰就是问题所在。从以上几种银行的圈层可以看出,招商银行让年轻人获得了“自由金融”的价值,建设银行让客户获得“轻松住房”的价值。这些都是让银行在原有圈层中如鱼得水的核心能力。为什么说工行圈层定位最不清晰呢?因为它的核心能力适应面太广,大而全也就相当于没有确定圈层。

(三)服务圈层的核心

没有确定圈层怎么办?银行就要从自己的客户和服务体系中挖掘出圈层价值,并为这些圈层价值构建完整的服务能力。

1.一点打穿

在一个点上做到极致。B站靠的是ACG,招商银行靠的是“网上银行”(那个年代只有招行有),建设银行靠的是房地产从开发贷到按揭一条龙。你的客户期待什么,就深度满足这种期待,而不是通过简单满足这种期待之后,吸引了客户流量就开始各种触达式发广告。

2.长期依赖

客户的期待需要有长期依赖价值的,如果没有,那就构建一种长期依赖。B站靠买番让用户不断有ACG看,招行的网上银行本身就是长期依赖(直到被三方支付打破),建行的按揭贷款是一种客户被动的依赖,或者可以叫“长期捆绑”。

3.文化认同

在构建圈层核心过程中,很多银行在文化认同这个阶段就停下了,我们极少看到有客户认同银行文化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如今的银行做什么都不专业,很难领导一个有鲜明风格的圈层,而融入客户自发圈层的能力又十分有限;二是银行的利益特征都太明显,融入圈层带来的动机感太强。文化认同这一点,工行的与故宫合作文化升级策略就显得非常好,也是很多银行给VIP客户做各种鉴赏、养生等品味生活提升的好处。这些都是客户圈层相对于银行的劣势。

4.价值感

银行给客户创造了价值,要让客户感受到,最好这种价值还可以度量。为什么银行的客户那么喜欢跟银行议价?因为议价是可度量的,可感知的。你说你服务有多好,速度有多快,既不可感知也不可度量。在招行的“网上银行”中,当年没有网络购物,少数的网上支付场景只接受招行网上银行,这就是价值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5.参与感

这一层,所有银行都没有涉及,参与感的核心是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是开放的。B站通过服务UP主来给用户提供更多内容,那B站的UP主就成了整个价值创造的参与者,而银行完全没有能够让一部分客户给另一部分客户创造价值的空间。

三.出圈

当银行在传统圈层发展陷入瓶颈的时候,就要考虑出圈。而出圈之前,需要对原有圈层的服务能力和边界有一个正确完整的认识,以及对出圈有明确的预期,对出圈临界点有很好的掌握。这些都需要经过深度思考、设计、实践和管理。

(一)出圈的目的与临界点

出圈就是打破原有的圈层边界,从一个片面、单一、相对较小的圈层空间,走向更广阔的范围。对银行来说,出圈面临着两种局面:

1.主动出圈

当银行意识到自己的发展出了问题,有可能出现圈层固化甚至衰退(包括圈层人数衰退、活跃衰退、文化衰退)的情况,很多有识之士就会选择主动出圈。主动出圈前银行经营和文化出现的问题并不明显,而且各种圈层出现的现象也不相同,所以没有明显的临界点。如果一定要说临界点,那主要是两种:一是发现圈层衰退的问题,二是下定决心出圈。B站和建行就是主动出圈的典型。

2.被动出圈

当然,大部分银行实际上是被动出圈。在经营过程中原有的圈层发生了进化,原来的银行服务能力已经不能符合圈层不断成长的价值观时,就会发生被动出圈,否则原有的经营成果就会萎缩。这些圈层的价值观成长包括:

年龄的增长:年龄增长是最无法抗拒的,招行的出圈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年龄成长的影响。当年用网银的大学生,如今成为了社会主力收入人群,他们的金融需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转账了。那么招行便通过构建理财能力、中小企业服务能力和VIP尊享体验来出圈;而原有的服务年轻群体的“网上银行”也被多种渠道的一体化体验所替代,进一步强化核心圈层的服务能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大量互联网企业都将目标群体定位为年轻人,这是因为年轻人思想活跃,建立的圈层本身就多种多样,而未来进化的可能也十分丰富,为出圈带来了无限多的机会。而这一点又是银行所欠缺的。

需求的进化:年龄不一定有太大增长,但需求可以进化。

案例

比如一个女孩子结了婚她是太太,生了孩子她是婴儿母亲,孩子长大了她这个母亲的角色也会发生转化,这类客户群体一开始的圈层是围绕着美容、家居、美食,之后变成婴儿护理、母乳喂养,再之后变成儿童教育等。

其实需求的进化轨迹很清晰,而且出圈的临界点也比较明显,可以给很多银行改进服务能力留有足够的空间。

消费者转化成生产者:圈层中部分精英成员的超速崛起,将他们的身份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即使银行不提供这样的平台,这些可能比银行还专业的消费者将会在其他平台绽放光彩,那么如何将他们的生产能力转化为带给客户的体验,是银行被迫需要做的。银行出圈成为无界化的组织,将帮助其建立更丰富的服务内容,为银行的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

(二)出圈的选择

圈层是圆的,所以出圈可以有多种方向。但从“层”的概念来说,一般是分成这三种:

1.向上品牌化

工行与故宫的合作,就属于向上品牌化,让一个无属性的工商银行,带上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向上品牌化是最容易赋予出圈新的价值观的,比如高端、昂贵、神秘、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向上品牌化几乎是所有行业出圈最好的方向,而且在业务上也容易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

2.向下普惠化

建行的“不动产财富管理”就属于向下普及化,让原来的住房按揭贷款客户群体,进一步放大到租房客户群体。向下普及化是最容易实现圈层价值观转型或者圈层扩大的,这时通过新的圈层服务能够获得大量新增客户,当然付出的代价和努力也是比较大的,因为要具备一套新的服务能力。

3.年轻化

当银行没有出圈目标,或者找不到出圈目标,那么年轻化是一个永远不会错的方向。这条路成长的时间更长,但最终获得的收获会更大,适合大量没有生存压力,又没有转型方向的中小银行。年轻客户圈层对银行的需求很简单,也很直接,所有银行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银行具备先发优势。

(三)怎么出圈

找到大致方向,准备出圈了,具体要怎么做呢?下面结合一则案例进行分析。

1.数据分析与调研

以出圈的方向去决定新圈层的价值取向。

Tips

比如你从一个“大爷圈层”出圈成“大爷快手圈层”,那么价值取向就从“能写字画画唱小曲”,进化到“还得能拍视频传快手”。在这之前就得进行足够的数据分析与调研。比如银行的55岁以上男性群体中,有多少人有“才艺”?有多少人是用了“快手”?有多少人具备自己拍视频上传的能力?这几类人在圈层中每年成长的速度如何?外面还有多大的潜力市场?调研和分析这些的目的在于,验证之前选择的方向是否正确,并且找到出圈的临界点。经过数据分析,在银行已有的“大爷”中,有60%的人有才艺,只有5%的人能拍视频,经过推算,至少要有20%的大爷愿意将自己的才艺上传,才能保证有足够内容来吸引更多大爷,这就是临界点。

2.锻造新的产品链

为了服务好出圈客户,就要锻造好银行新的产品和服务链条。

Tips

出圈前,银行的服务是给大爷们提供“写字画画唱小曲”的场所,一个可以聊往事、躲老伴絮叨的地方。现在新的产品链条是通过拍摄老年大学制作成一个视频,并将该视频进行加工的过程。B站的出圈服务目标是UP主,大爷圈层出圈的服务目标是“大爷UP主”。

3.引爆与出圈暴露

一个引爆点,一个让所有人都注意到银行要出圈的大型活动,一系列文化转型的主题,都是很好的出圈方式。

Tips

比如一场别开生面的“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主题晚会,一段《躺在沙滩等后浪,怎么你也追不上》的励志短视频。一系列“十八般斗乐方锦龙”、“看我王司徒嘴挑诸葛村夫”、“厕纸上的书法《龟虽寿》”、“从郑伊健到王顺德,白发如何又帅又酷”等才艺、美妆、鬼畜短视频的轰炸,将一个普通服务于大爷圈层的银行,转化成服务于“新大爷”的银行。

4.快速迭代底层能力

从数据分析发现,能自主拍摄视频的大爷只有5%,如果由着大爷们自然增长,每年只能增加3%的人,要达到20%的目标至少需要5年,也就是5年才能达到临界点。这种出圈周期银行是不能接受的,那怎么办?这就需要银行改进其底层能力。

Tips

前面说了服务于“大爷UP主”,那大爷们不能做的事情,银行都要设法替他们做好,比如定期的大爷视频培训班,视频加工工坊等等。能力提升、功能完善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随着银行的功能逐渐进步,大爷对视频更加热爱,对银行的依赖也就越来越强。

(四)构建新的圈层

完成以上工作,银行出圈的目标就基本达成,开始获得新圈层的关注,这个时候要在新圈层稳定获客并不断将客户资源实现转化,还需要做以下工作:

1.新圈层的消费目标

消费并不仅指花钱,在互联网消费也可以是花费时间精力,这些都是人可以为了目标付出的代价。所以,消费目标就是设计出让客户愿意付出金钱、时间、精力这些代价的内容。比如B站的消费目标是视频内容,各大电商的消费目标是产品内容,而银行需要清楚地确定出圈之后,客户究竟为什么消费。

比如上文提到的“大爷圈层”是为了躲避家庭琐事打发无聊时间,出圈之后的“大爷快手圈层”是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些就是银行在构建新圈层服务中需要着力满足的。

2.消费内容提供者

一般情况下,银行不太可能成批量持续产出内容。所以这些圈层服务内容都要依靠圈层本身产出,对此做得最漂亮的就是建行,借助出圈之前的房地产客户提供“空置房”这种内容,提供给出圈后的“年轻人”群体租房体验。而上文的“大爷圈层”就需要促进部分大爷成长为大爷UP主,否则银行的小伙子们是无法做出让大爷们喜欢的内容。

3.内容生产者的诉求

出圈,意味着银行从一个双向交易者的一方,进化成三方内容分享的平台方。这就需要一手拉着消费者,另一手拉着内容生产者。而内容生产者的诉求就是优先需要满足的,否则,无法凑够有效的内容来服务消费者。比如上文的“大爷”们在拍摄“能力”上,需要银行提供技术支持,这可能是“大爷圈层”最大的诉求。

案例

比如建行的“不动产财富管理”业务上有“空置房”的房产业主,他们就是内容生产者,而“空置房”就是内容。那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呢?空置房占用了这些业主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带来收益。为此,建行通过“存房即收益”的方式,让他们把房子像存款一样存在银行。当然,内容生产者未必都是利益诉求,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诉求,比如能力诉求、成就诉求等等。

4.新圈层的价值体现

建行的租房业务价值是用钱来衡量的,其他圈层价值未必是用钱来衡量,这个世界上“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体现圈层价值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圈层价值分类,二是圈层价值分层,三是圈层价值展现。

圈层分类指圈层之中的不同价值方向,比如在“大爷圈层”中,可以有书法达人、运动达人、二胡达人等;价值分层指对价值进行高低量化,比如最常见的等级制(但要注意,与传统银行不同,它并不以金融资产确定等级);价值展现即圈层分类和分层需要展示给别人看,最好可以兑换成银行的利益价值,比如银行很常见的VIP金卡,就表示价值展现,可以免排队免手续费,这就是利益价值。这种表现形式和兑换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最近网上很流行的“亿元存款留念”环保袋,背后可以是基准利率上浮10%的存款资格。

5.重构商业模式

圈层的作用是为了固化客户群体,构建基础服务能力,形成客户对银行的长期依赖。而出圈是为了突破现有局限,在新的天地下打开局面。最终都将反应在经营上获得收益。而收益并不仅仅是收入也不是规模,规模只代表过去的经营成果,收入只代表“即期”将规模转化为收益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客户所代表的“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如今,又加上了一个代表未来的依据——“数据”,其代表“可用于服务客户”的底层能力。银行出圈,必将围绕着“客户在哪里”、“数据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展开。

在固定的赛道、与固定的竞争对手消磨时间的银行业,是时候将自己从防御了敌人也囚禁了自己的堡垒里放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了。出圈最重要的并不是方向、目标或者能否成功,而是开放包容的思维,诚实踏实的态度,自己出圈才是最好的出圈。换一个赛道,有别样的风景。

纯属原创,如欲转载,请保持文章原貌。

重建银行持续发展根基

重塑银行人职业荣誉感

让老百姓(603883,股吧)重新喜欢银行

公众号:时间之痕

头条号:时间之痕

抖音号:时间之痕

西瓜视频号:时间之痕

微信视频号:时间之痕

若有意见和建议、投稿,也可以邮件联系或加我微信。

微信:algorun

邮件:algorun@qq.com

点个“”吧,不然想看就越来越难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时间之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导演回应B站晚会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