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知名投资人甘剑平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离开工作了12 年的启明创投,与合伙人胡斌创立渶策资本。
拥有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的甘剑平曾在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担任董事,是凯雷亚洲创业投资部创始员工之一,他在凯雷亚洲的投资案例代表是携程。2000 年11月,凯雷作为携程第三轮融资的领投人,以800 万美元获得携程25%股份。两年后,携程在美国上市,成为互联网泡沫后第一只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股。这次投资最终为凯雷亚洲带来了14 倍的回报,到今天仍然保持着凯雷资本在亚洲创投领域最成功的投资纪录。
2005 年,投资小有所成之后,甘剑平加入空中网担任CFO ,目的是“为了体验创业”。一年后,甘剑平重回投资圈,加入刚刚成立的启明创投。空中网的经历只是甘剑平创投生涯的小插曲,但正是在空中网,甘剑平结识了渶策资本的另一位创始人胡斌。
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甘剑平
2006 年,甘剑平加入启明创投后负责互联网及消费领域的投资。在启明的13 年时间,甘剑平相继投资了大众点评、美图、世纪佳缘、知乎、蚂蜂窝、蘑菇街、Bilibili、途虎等知名项目。
迎来新起点
2019年,做了多年投资人的甘剑平也成了创业者——渶策资本成立之后事无巨细,从装修到人事招聘等工作都需要创始人来做。不过也正是得益于之前多年的投资经历,他对于成熟的创投机构是如何运作的了如指掌,对于如何打造一家新公司也驾轻就熟。
对创投公司来说,“募投管退”,募资永远是第一位的。渶策资本2019 年7月1日成立,10月即完成第一只美元基金募资,获得超额认购,最终关账规模超过初始募集2.5 亿美元的目标并达到出资人承诺上限。
数字背后是渶策资本两位创始人甘剑平和胡斌2019年7~8 月份在美国的不停奔走:两周10 个工作日,开了24 个LP 会议,足迹遍布美国13 个州、17 个城市,动用不同交通工具,坐了11 次飞机,2 次火车,自驾2400 公里。
渶策资本的LP 来自许多全球顶级的捐赠基金、基金会、家族办公室和母基金,还有一部分资金来自创始人和他们的密友。首期基金专注于投资互联网、消费及智能科技领域的早期至扩张阶段的企业。
甘剑平告诉《陆家嘴》,渶策资本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已经投了十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过亿美元。“我们今年投了一个叫翼鸥教育的企业,还是蛮受欢迎的。家里有小朋友上网课,或者上培训班,有75% 的概率用过他们的产品。”
投后花的时间和投资项目表现成反比
谈到渶策资本的投资风格,甘剑平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成为10% 左右的股东,能够进入到董事会,成为公司相对比较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这也就意味着,渶策资本投资的项目数量不会很多,但是单个项目投资金额不会很低。
在他看来,作为一家新机构,渶策的员工数量不多,但每一个员工都是能力非常全面的人才,他希望能够用最少的人去管最多的钱。在这样的投资逻辑下,渶策资本的投资更加看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他们希望每一个投资项目都是精品,对于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项目,渶策资本也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帮助公司成长。
“根据我的经验,投后花的时间跟投资项目的表现永远是成反比的。”在被问到如何看待投后管理时,甘剑平这位“独角兽猎手”颇有些语出惊人,“投到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他或许能力足够强,不需要投资人太多的帮助,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甘剑平对创业团队特别是创始人的能力会十分看重,“伟大的企业只可能是伟大的创业者打造的”,但他也坦言对创业者的考量是非常综合的判断,并没有一套刻板的标准来辨别创始人。
“如果我能够做到,我们投资成功率应该是100% 了。”他笑着说道。
当然,在投后管理上,甘剑平实际上也并不会真的无为而治,他不会干预企业的经营,但是会提供一些战略上的支持,也愿意陪伴企业成长。
在过去20 多年的投资生涯中,甘剑平见证及陪伴了很多优秀公司的成长。对被投企业来说,甘剑平愿意成为其智库和顾问之一。如果企业遇到问题,他可以根据过去的投资经验在重大决策上提供一些“想法和经验”。
“最终还要由创业者自己决策,包括Bilibili的陈睿、途虎的陈敏,我每次和他们开完会都有又学到更多东西的感觉, 因为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永远能够招到优秀员工,他们获得的有效信息量很大。”甘剑平坦言,“当然,我也希望能够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我的经验能够尽量地提高他们选择正确道路的概率,这是我觉得我唯一能做的事情。”
谈到投资经历中能够抓住如此多独角兽,甘剑平认为更多是“方向比较正确”。“我觉得最主要原因是找到了好风口——互联网和消费,而且风刮得很长,一刮就刮了10 年,甚至还在刮下去,可能再刮个10 年,最少5 年,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可能的。”他说。
对于消费互联网的未来,甘剑平依旧信心满满。在他看来,10 年前大家都觉得互联网行业BAT 已经成定局,但现在的BAT 的“B”已经变成了 Bytedance(字节跳动),而“T”未来也有可能变成美团。这些年间,互联网行业还涌现出Bilibili、拼多多等一批优秀的新公司。
“互联网行业的格局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有新的竞争对手出来,有更勤奋、更努力、更年轻、更凶猛、智商更高、资本更多的新公司出来。”甘剑平总结道。他坚信未来还会有很多类似的变化,创新永远不会停下来。在充分竞争的互联网行业,企业充分厮杀的过程中,为了生存不得已会想出来很多办法,这正是中国互联网不断创新的源泉。
创新要解决用户的问题
除了会继续关注消费和互联网,甘剑平一直也关注智能科技,包括软件、硬件、半导体和一些人工智能的应用,其中重点投资是把科技运用到真正的场景之中的企业。
采访中,甘剑平一再强调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国内产业和投资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口上,一些比较聪明和勤奋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抓住机会展翅高飞。
“中国的最大优势就是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不管做什么用户都是以百万为单位开始,做大了就可以到几亿,甚至于十几亿。”甘剑平笑道。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对于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提供一个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服务或者产品。在甘剑平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企业把产品、技术做得足够好,能够为用户解决真实问题,产品就会很容易传播,企业发展也会持续。
对于中国创投行业和经济未来的发展,甘剑平充满信心,中国人创业创富愿望非常强,大家向往美好生活,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资本市场,国家政策也鼓励大家通过创业去创造美好生活。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的推出,意味着整个资本市场是鼓励创业的,这给创投行业未来发展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对于创投机构来说,想要在当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不容易,募资则是首要问题。甘剑平认为,“资本市场很简单,有钱、能够投钱、能够满足创业者对资本需求的机构会更受欢迎。”
创投行业的另一个趋势是专业化。甘剑平认为,“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说医疗健康,投资人和创业者的门槛都很高,创投机构也在配备更多能够看懂这个行业的人才。互联网和消费行业虽然看上去贴近生活,但其实也需要专业数据分析,而在芯片、半导体等行业,专业性一点不比医疗低。创投机构未来只有足够专业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