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国庆节,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的馄饨和女婿面成了网红打卡处。
当地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里的一家馄饨铺一天煮了160多碗馄饨,下午3点就卖完了,后来陆陆续续来的50余人没尝到馄饨。国庆期间,源头村的游客最少一天2000多人,最多接待游客8000多人。
可在一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一个小村庄。源头村如何在短短时间内转变成一个人人羡慕的“网红村”?这要从一个叫陈小静的女子说起。
“网红村”养成记
陈小静原本是永嘉县岩头镇陈岙村人,后嫁到源头村。结婚后她和丈夫在广州、上海做服装辅料生意,生意做得不错,也成了村里的名人。
去年,陈小静意外收到原村支书的邀请,问她要不要回村做村长。陈小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没想到一个在外打工多年的媳妇能够重新回来当村长。
“当时我们村书记告诉我说我们家的口碑是好的,大家都相信我们,我是源头村的媳妇,也要担起这个责任。” 陈小静说。
陈小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自己当时有些犹豫,但想到隔壁屿北村建设的那么漂亮,而源头村还是这么破破烂烂,内心是很痛苦的,想对源头村进行建设整改。还有一点激励她回来的原因是,在外多年,年纪大了,还是想落叶归根,回到家乡之后也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建设家乡。
面对村里满地鸡粪,随处垃圾,小屋、露天坑挡着道,苍蝇蚊子满天飞的情况,陈小静上任后,一场 “环境整治攻坚战”在村子里打响。
被重新开发的古老舴艋舟
为了改变村庄旧貌,陈小静带领村两委先是建立党员群众义工队,组织党员开展卫生清扫活动,同时将保洁细则纳入村规民约,随后对违章小屋进行统一拆除。为了让村民理解,村两委干部先动员亲属拆,反复为百姓算“利益账”,就这样村民们慢慢转变思想观念,仅5天时间就整治露天坑、违建小屋319间,为村庄发展腾出了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陈小静还带领源头村村民因地制宜发掘传统文化。从前作为楠溪江唯一货运工具的舴艋舟行驶到这个地方就算是到了头,再也不能往上走,所以这个村得名“源头村”。舴艋舟是这里传统文化的代表。源头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就复活了古老的舴艋舟。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长、国务院参事忽培元在参观了源头村后也感叹这里的巨变。“我感到非常振奋,尤其是源头村三个月时间把一个脏乱差的农村就变成了一个充满了现代气息、又保留了古村落风貌的乡村。” 他说。
陈小静认为,源头村三个月就能完成“改头换面”,首先是与村民充分沟通并将他们的利益放在首位,提升村民的素质,告诉他们乡村振兴带来的好处有哪些;再就是,源头村走的乡村振兴之路并不是依靠大企业带动,而是依靠当地的文化特色,就是把源头村的优势、自己的文化挖掘出来。
比如,女婿面是过去新女婿上门要吃的面,是在素面里放了鸡蛋、豆皮、黑木耳、本地猪肉等,受到游客欢迎,陈小静就谋划打造素面基地,带动村里农副产业协同发展。此外,陈小静还希望民宿能够在源头村尽快建设起来。
楠溪江旁的民宿
“打造高端民宿,只有专业的平台进来了,源头村的村民素质起来了,源头村才会越来越好。” 陈小静说。
乡村振兴的温州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在温州,打造特色小镇、振兴农村的一个法宝就是吸引温州籍乡贤回归。文旅产业学院院长蔡贻象谈到乡贤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时说,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是人和文化的问题,应该特别关注“乡村草根英雄”,现在的乡村振兴也应当好好地用好这些人。
2015年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两次将“乡贤文化”列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
而温州无疑是中国乡土情结最浓厚的一群人,从2003年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开始,世界温州人就是“大乡贤”的概念。对于温州而言,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温州人走遍大江南北、国内国外去做生意,有大量温州人在外取得了成功。
12月10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中共温州市委统战部主办的“中国•永嘉2018乡贤助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永嘉县获得“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基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永久论坛”称号。
永嘉位于瓯江下游、楠溪江畔,县辖总面积2674平方公里,占温州全市的四分之一,是浙江省第四大县,户籍人口98万,下辖22个乡镇(街道),有904个行政村,也是“永嘉学派”的发源地。永嘉学派崇尚“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精神,这是温州能够吸引大量乡贤回归的主观条件。
在永嘉,除了源头村的陈小静,还有一大批回到乡里、振兴乡村的温州籍企业家。
上海世贸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企业家联盟常务副主席李焱然回到自己出生的永嘉县屿北村,首创“整村置换、村企合作”的乡村发展新方法,使得屿北古村全面保存下来。李焱然计划投资20亿在旧村旁置换出6.7万平方米的土地统一设计、建造、分配,重建一个唐宋风格的景观村落,同时对空置出来的古村进行修缮保护,并建设出状元博物馆、匾额博物馆等。
曾经在北京拥有自己律所的谢怿雪,祖籍是永嘉鹤盛,也从几年前回乡做民宿,现在是中国民宿榜Top5——墟里民宿的创始人。如今,墟里民宿已经落地用家。
扩展到整个温州,乡贤在农村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中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苍南,300 多名在外乡贤回乡担任村“两委”主职干部;在平阳,638个村级组织成立了乡村振兴共建委员会,引乡智参事议事;在泰顺,19个品牌乡贤调解室,实现乡镇乡贤调解室“全覆盖”。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楠溪江旁的永嘉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乡村振兴、发展农业面临着“缺地”的困境。
四年前,在非洲经营多年的永嘉华侨李启松带着自己的嘉纳庄园项目回归故里。规划面积5100亩,计划总投资约5亿元,以色列的自动恒温系统、灌水系统、光照系统等农业技术,拥有荷兰进口营养土、以色列番茄、美国桑葚、日本橙等数十种国内外特色农业资源,建成温州唯一的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在土地资源缺乏的温州开创了乡村农业发展新模式。
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
温州市工商联副主席李星涛在上述论坛上表示,现在农业的发展已经不能隔断来看,应当作为产业的发展,我们不能再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开来看,这些产业之间是相互交叉结合的。
“实现现代化,短板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两者同时推进相得益彰。”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桓玉珊表示。
除了农业外,挖掘独特的乡村文化也是温州乡村振兴的一条道路。
温州市工商联常委马勇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70%在乡村,现在城里人也都有这种消费需求,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乡村本土文化通过演化,变成城里人消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