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需要缴纳的税款,计算方法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掌握几个关键点,就能轻松搞定。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 = 年收入总额 - 准予扣除的项目。
一、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包括企业的各种收入,如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等。
不征税收入:指一些特定的收入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性基金等。
免税收入:包括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
各项扣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等可以扣除。例如,企业的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税金及附加等。
以前年度亏损: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的盈利来弥补,最长弥补期限为5年。
二、查找适用税率
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国家重点扶持企业:如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适用15%的税率。
三、计算应纳税额
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举例说明:
假设某企业一年的情况如下:
收入总额:800万元
准予扣除的项目金额:600万元
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以前年度亏损:均为0
该企业不属于小型微利企业和享受特殊税率的企业
计算过程:
应纳税所得额=800-600=200万元
应纳税额=200×25%=50万元
再举一个小型微利企业的例子:
假设一家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50万元。
计算过程:
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100×25%=25万元,按2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税额为25×20%=5万元。
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为150万元,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150×50%=75万元,按2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税额为75×20%=15万元。
该小型微利企业的总应纳税额为5+15=20万元。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收入总额、各项扣除、适用税率等关键要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就能准确地计算出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