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五险一金如何处理?这是每个职场人都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无论主动离职还是被动辞职,社保断缴都可能影响医疗报销、养老金积累甚至购房资格。本文将全面解析辞职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处理方式,提供7种解决方案,并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个性化建议,助你无缝衔接社保权益!
一、辞职后五险的7种处理方式
1. 本地换工作:无缝衔接最理想
若在离职前已找好新工作,且新旧单位在同一城市,只需:
① 原单位办理社保减员(一般在离职当月15日前)
② 新单位办理社保增员(建议确认入职当月是否参保)
注意:大部分城市允许社保补缴3个月内费用,但需单位配合
2. 跨省市换工作:必须办理社保转移
2021年全国医保异地转移接续平台已上线,具体流程:
① 养老保险:通过"掌上12333"APP申请转移
② 医疗保险:需打印《参保凭证》至新参保地申请
③ 失业保险:需在原参保地累计缴费满1年方可转移
3. 灵活就业参保:不断缴的最佳选择
适合暂时未就业人群,可单独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
• 养老保险:按当地平均工资20%缴费(2023年多地最低档约800-1200元/月)
• 医疗保险:可选择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北京等地灵活就业医保含生育险
4. 城乡居民社保:低成本兜底方案
当经济压力较大时,可转为居民社保:
• 养老保险:年缴费200-3000元分档(60岁后月领约150-500元)
• 医疗保险:年缴费350-600元(报销比例比职工医保低20%左右)
5. 社保代缴:存在风险的过渡方案
通过第三方代缴需注意:
✓ 选择正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 确认代缴单位有劳务派遣资质
✗ 虚构劳动关系属违法行为(2022年广东已查处多起案例)
6. 暂停缴纳:短期可接受的方案
社保断缴影响程度:
• 养老保险:累计计算,短期断缴影响较小
• 医疗保险:断缴次月停保,3个月内补缴可恢复待遇
• 生育保险:需连续缴费满6-12个月
7. 失业保险金:被动离职的保障
非自愿离职可申领:
① 累计缴费满1年
② 离职60天内申请
③ 每月可领当地最低工资70-90%(上海2023年最高2175元/月)
二、五险处理常见问题深度解答
Q1:辞职后医保卡里的钱会清零吗?
不会!个人账户余额永久有效。但需注意:
• 断缴后第2个月起无法报销
• 深圳等地允许用个人账户余额缴居民医保
Q2:养老保险断缴3年影响退休金吗?
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案例:30岁职工断缴3年,若后续缴满15年:
• 基础养老金减少约3%
• 个人账户少累计3年本金+利息
Q3:生育津贴必须连续缴费吗?
各地政策不同:
• 北京:分娩前连续缴满9个月
• 上海:累计缴满12个月或连续缴满9个月
• 广州:分娩时仍在参保状态即可
Q4:公积金可以自己缴纳吗?
目前仅少数城市开放个人缴存:
• 深圳:深户可自愿缴存(比例10-24%)
• 成都:灵活就业人员试点中
• 多数城市需通过单位缴纳
三、特殊人群处理建议
1. 准备考研/考公人群
建议选择:
• 居民医保+灵活就业养老保险
• 保留缴费记录有助于部分岗位政审
2. 计划出国工作人群
关键步骤:
① 停保前打印《社保参保证明》
②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可保留或退保(仅退个人部分)
③ 医保卡余额建议消费使用
3. 创业个体户
最优方案:
• 注册营业执照后以单位名义参保
• 可享受生育、失业等全险种
• 部分地区有创业社保补贴
辞职后的社保处理需要根据个人职业规划、经济状况和所在地政策综合决策。建议离职前做好三件事:1)查询当地社保局官网最新政策;2)计算不同方案的成本收益;3)重要时间节点设置提醒。合理规划社保衔接,才能守护好自己的长期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