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简称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是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内地运营子公司,统一经营上海地区的中国移动通信网络,主要从事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多媒体及互联网接入业务。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打造“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满足和创造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立足“移动信息专家”,大力推广集团信息化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升了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目前,公司员工数已达到9000余人。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先后获得全球最具领导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质量奖、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上海地区杰出雇主、上海市文明单位等四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
企业理念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体现了中国移动作为企业、中国移动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将以成为“负责任”和“最优秀”的企业和个人作为自己的追求。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立足于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凝结了中国移动人缔造辉煌历史的精神精髓,表达了中国移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事业的坚定信念。
企业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创无限通信世界”体现了中国移动通过追求卓越,争做行业先锋的强烈使命感;“做信息社会栋梁”则体现了中国移动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将承担发挥行业优势、勇为社会发展中流砥柱的任务。
企业愿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企业品性的自在要求,是中国移动在新环境下,适应市场需求、保持价值增长,实现从优秀到卓越新跨越的着力点,要将培育卓越的运营体系、卓越的组织和卓越的人,作为打造卓越品质的驱动元素。
“打造卓越的运营体系”,将努力建成一流的通信网络、一流的运营支撑系统、一流的服务体系、一流的营销体系、一流的业务开发体系和一流的企业IT系统。
“建设卓越的组织”,不断实现组织的自我超越与完善,努力形成创新、高效、和谐的学习型组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社会有机体中的优秀组成部分。
“培育卓越的人才”,培养富于远见、充满激情、意志坚定、勤奋务实、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尊重他人、乐于分享、职业化的人才队伍。
卓越的运营体系、卓越的组织管理、卓越的员工队伍,铸造卓越的企业品质,是创造无可挑剔的服务品质和业务品质的源泉。
核心价值观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在中国移动企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的核心。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信仰,必须以承担责任的胸怀、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做到:
对客户的承诺:做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信息专家。
对投资者的承诺: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
对员工的承诺: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对合作伙伴的承诺:成为引领产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
对同业者的承诺:成为促进良性竞争、推动共同发展的主导运营商。
对社会的承诺:做优秀企业公民。
“十二五”战略愿景:移动改变生活
通过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创造无所不能的业务应用,引领和满足移动化、宽带化、信息化的市场需求,不断改善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经济效率,成为值得信赖的数字生活伙伴,为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新的贡献。“十二五”期间,就是要通过不断扩大“两个份额”来追求对“生活”的“改变”,即扩大公司对个人客户的生活服务份额和对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服务份额。
企业文化执行体系:关爱,责任,卓越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以关爱、责任、卓越为企业文化执行的三大支柱,把“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各级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并且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撑点、着力点、落脚点。
关爱是一种道德情感。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是从认识提高到行为发生的一种中介因素和监控力量,是激发员工行为的一种内驱力。它是责任承载的前提和基础。
责任是应尽的义务,是份内应做的事情。责任集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移动现代的企业精神,从精神层面上体现了上海公司员工渴望担负重任的自我定位和选择。责任的养成是铸就卓越的必备条件。
卓越是出众的能力与状态。它既反映了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也代表着一个不断进取、上下求索、开拓创新、自我超越的持续提升过程,追求卓越是员工和企业不断提升、不断发展、从做大走向做强的内在驱动,是企业持续追求美好境界的动力。
提出过程
2006年上海公司对中国移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消化、宣传贯彻,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落地思路和方法,系统规划和部署企业文化落地工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优秀成果。2009年,在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公司对企业文化落地执行体系进行了充实完善,构建了以三大支柱为重点的企业文化落地体系,把员工个体力量融汇为团队的整体力量,将员工的智慧汇集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将员工的情感和行为统一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上,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践行特色
“六个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为企业文化有效落地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及可操作的方法、要素和明确的路径参照,确保企业文化在公司各个层面、各项流程中落地,使企业的各个部分通过文化滋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文化“活力场”。
有“地图”。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方向、路径,并依此制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顶层设计方案、文化读本、建设规划和相应的工作方案。
有组织。建立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及相关部室组成的工作小组,各直属单位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团队,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直至班组设立兼职企业文化宣传员,有序引导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
有队伍。从2002年起,组建了一支36人的内部讲师队伍,通过组织推荐、员工选拔,把热爱文化宣传、条件俱佳的员工吸收进来,实行开放式管理,每年集中培训,下达授课任务,使他们有了施展才华经受煅炼的舞台,其中不少优秀讲师成长为公司管理者,企业文化通过这支队伍得到了有力的传播。
有载体。重视通过创新丰富企业文化载体来推动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的落地,在公司层面形成了以《企业文化宣贯手册》、《企业文化季报》、企业文化丛书、公司报刊、移动信息化体验馆、移动之窗、移动之歌、主题展示,团队日、艺术节、运动会,文化案例征集与发布、文化创意营销、员工素质工程、员工心理援助等为特色的文化载体,营造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有效实现了文化对战略、管理、流程的干预和落地,使企业文化渗透到各级管理层面,渗透到各项业务流程,渗透到内外服务界面,渗透到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公司还评选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十大金牌载体,不断把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有评估。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科学判定当前的文化状态,查找工作短板,并把单位和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的表现纳入绩效管理,下发《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办法》,对各单位企业文化过程性评估作了优化完善;企业文化结果性评估结合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考核验收每两年进行一次,为推进企业文化落地提供参照。
有典型。通过抓好典型培育、提炼先进精神、宣传先进典型,以及深入开展企业文化示范点创建,在各自层面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塑造出能代表企业形象、展现文化魅力的先进群体,为选树公司先进典型提供条件,立足现有资源,不断发挥企业书籍、报纸、刊物、视频、网络、微博、手机报等媒体的作用,广泛进行传播;创新宣传载体,通过开展党内“二优一先”,“服务之星”、“岗位能手”评比,举办艺术节、运动会、表彰会、各类主题活动等,持续深入宣传;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上海市主流媒体、市经济和信息化党建网、内部简报、报告会,以及行业报纸、集团刊物、专业网站、各类会议、移动互联网等,扩大对外传播,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产生文化传播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