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申生万象•IBIWS专题报道|透视上海医药的转型升级版图,数字化是关键

来源:互联网

Q:第一财经

A:左敏 上海医药集团执行董事、总裁

2022年8月,上海医药第三次登榜《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排名较去年上升7位。近十年来,上海医药围绕建设“国家级现代医药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基本定位,深入参与上下游产业服务创新,在医药商业与工业两个领域均取得全国领先的龙头地位。

Q:从传统分销到创新型供应链转型,上海医药在哪些领域着重发力?

A:在供应链方面,上海医药携手上海的医疗机构开创了中国SPD(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的新模式,项目覆盖全国近300家医院,有超千名自有专业药师,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力量。

在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中,上海医药完善了多中心、多业态的医药新零售体系,布局“医药险+科技”生态。前者指在国家医保制度改革顶层设计下,为患者提供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服务;后者指通过建设“益药”生态圈,借力互联网为创新药提供可及的销售与服务网络。

举例来说,“益药”品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创新药商业化全周期服务平台——上游对接药企,下游对接患者需求,并应对来自于药品集采、医保支付、创新支付产品供应的一系列外部调整。目前,“益药”药房已承接了全国约八成的创新药商业化首单。

Q:结合上海本地优势,上药未来将如何引领医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A:每年通过医药商业渠道进口到国内的新药产品中,超过50%是依托上药的进口贸易平台。近两年,在物流链条上,上海医药从传统的到港后进口服务,延伸至全新的“端到端”全供应链管理模式,确保产品从国外生产工厂到国内终端的无缝链接。此外,除传统的药品进口贸易外,我们还拓展了医疗器械、医疗美容、化妆品等大健康领域。

举例来说,上药控股的临港新片区医药大健康国际产业园区项目未来将借助上海在自贸区等方面的创新政策,打造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国内优势政策高地的创新平台。

Q:数字化与信息化创新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意义?

A:行业变革的压力,叠加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医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几乎是必然发生的。医药企业往往涵盖研发、制造、营销、供应、采购、服务等多个领域,生产和交易过程场景复杂多样。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大多建有多个相对独立的信息化系统,形成了不少“数据孤岛”。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管理和业务需求,底座是数据治理和中台。更重要的是,生物医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能局限于某个环节和某项技术,而是要从赋能药品研发到提升用户体验,全产业链、全流程地去融合多项技术。

Q: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持续性根本动力从何而来?

A:内在动力来源于人类疾病谱的变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肿瘤、糖尿病、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首要因素。满足未被解决的临床新需求,是推动全球制药企业不断调整策略、不断发展壮大的源动力。

回顾一百年来人类与癌症之间的斗争史,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癌细胞,人类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将生物体系与工程学技术有机结合,从分子水平重新认识疾病,不断更新癌症治疗方法——从放疗、化疗、靶向疗法,到免疫疗法。未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快速更新迭代将是推动产业发展的蓬勃外在动力。

Q: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愿景对未来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A:结合发展愿景和上海医药的人才培养实践来看,我们更需要具备原始创新能力、产业化能力以及数字化能力的人才。在引进高层次海外科研人才的同时,应当在基础科学和优势研发领域健全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学校缺乏产业化经验的问题以及企业“用人难”的痛点,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推动下,临床试验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尤其得到了加速发展,未来我们一是要重点培养行业紧缺的兼具医学、药学、信息技术等背景,从事药物发现、临床试验设计、生物药制造等方面专业人才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二是企业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数字化发展战略。

Q:促使产学研医多方资源打通、推动成果落地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A: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牵头设立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这是一个“政、产、学、研、资、园区”高度集成的创新生态和孵化平台,目标是发挥上海医药龙头企业优势,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和科学家团队的资源,立足上海,面向全球,对具有全球知识产权、创新转化需求高、具有临床价值的原始创新产品、项目、公司或团队进行引进,采取联合开发、技术赋能、孵化培育和市场化运营。

上海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