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华夏基金的后王亚伟时代

来源:互联网

“五一”前后,王亚伟离职的消息成实。与之同时,华夏基金掌舵人范勇宏也离开了总经理的岗位,由副总滕天鸣接任。一时间,华夏基金人心浮动。

王亚伟和范勇宏出走百余天之后,华夏基金已经恢复了以往的低调和平静,并没有传出新的人事动荡。

不过,王亚伟的离职使得华夏告别了“明星效应”,其辉煌的业绩不再延续,投研团队也已失色。

华夏基金开始走上一条与业内大多数基金公司一样,依靠丰富产品取胜的道路。但在这条路上,它并没有占据先机。

华夏大盘光环褪去

过去的六年里,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这两只基金总是与王亚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但在他离职后的100多天后,这两只基金已成为别人的画卷。

华夏优势的基金经理巩怀志接替王亚伟成为华夏大盘基金经理,同时,华夏红利基金经理谭琦接管了华夏策略。

从二季报披露的情况来看,这两位基金经理到任之后或多或少地进行了调仓。其中,谭琦调仓幅度较小,巩怀志调仓幅度较大。

掌管华夏策略的谭琦大体保持了王亚伟在一季度中保持的低仓位,权益类投资仅占66.49%,整体投资的行业方向变动也不算很大。但是在个股选择上调整颇多,王亚伟一季度末重仓的前三只个股,广汇股份(600256.SH)、大秦铁路(601006.SH)和东方金钰(600086.SH)悉数从前十大重仓股中消失,中国联通(600050.SH)、中国石化(600028.SH)、云南城投(600239.SH)等个股被保留。

与之相比,巩怀志掌管的华夏大盘几乎已经没有王亚伟的影子。在一季度末,华夏大盘的仓位仅有77.99%,巩怀志接替之后以较大幅度加仓,二季度末仓位已经达到91.12%。而在行业选择上,巩怀志减持了金融等板块,增加了石化、机械、金属非金属等行业的权重。前十大重仓股也几乎悉数更换新面孔,仅云南城投和兴业银行(601166.SH)被保留。

二季报数据披露之后,一些媒体已经开始感慨王亚伟“人走茶凉”,他看好的个股大幅度被更换。

这两位基金经理的调仓之所以如此被人诟病,很大的原因是业绩状况。截至目前,这两只基金今年以来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均位居市场中后段。在今年延续此前的王亚伟神话几乎无望。

“可以断定的是,这两只基金今后只是两只普通的产品,之前的所有光环都跟着王亚伟一起离开了。”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不过这也与市场环境及华夏基金的整体表现有关。这两位基金经理正式接替是在5月7日,之后恰逢市场大跌,上证指数由2400点跌至2100点一线。

接管者承压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对市场的判读。平心而论,更换基金经理后,新任基金经理调整基金配置比例是很合理的现象。华夏也不可能以王亚伟的标准去衡量其他基金经理。不过由于前任是王亚伟,所以他们的举动很容易引起市场的评判。”一位北京基金经理对《陆家嘴》记者表示。

事实上,接替王亚伟掌管华夏大盘的巩怀志已经是华夏基金目前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2010年,他掌管的华夏优势曾排名所有公募基金第5名。

巩怀志在仓位选择、行业配置,甚至个股选择上都有独到的见解。但他掌管华夏大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掌管的华夏优势规模一直较大,最多时曾超过200亿元,如今的规模也有148亿元,而华夏大盘的规模仅有27亿元。作为一个习惯掌管大规模基金的基金经理,如何适应规模小、操作灵活,冲击力十足的小规模基金,也是个挑战。

从二季报看来,不管是巩怀志,还是谭琦,在这一问题上都尚未完全适应。

王亚伟一直以精选个股著称,他对于自己选择的个股也一直较为自信,敢押注,且持股时间长。以往王亚伟的第一大重仓股的持仓比例往往接近10%,其余重仓股也投资比例较高。正是这种投资方法,使得他能够最大程度地分享重仓股的上涨。

而与之相比,巩怀志和谭琦采取的分散投资的方式更类似大资金的操作。二季报显示,华夏大盘第一大重仓股的持股比例也仅有约5.12%,华夏策略第一大重仓股只有4.49%。此外,他们选择的个股与市场其他公司多有重合,再不像王亚伟那样以独门股著称。

没有明星的华夏

在整体业绩没落背后,是华夏基金明星基金经理数量急剧下降的人才困境。

王亚伟的离职无疑是具有轰动性的,但他已是华夏最早的一批明星基金经理中离职较晚的一位。早在王亚伟离职之前,张益驰、孙建冬、郭树强、张龙、杨爱斌等多名明星基金经理已经陆续从华夏离职。

他们的接替者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譬如,目前华夏基金主要的基金经理,程海咏、胡建平、阳琨、刘文动等人,虽然业内对其业务能力均有不少正面评价,但过去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拿出使人信服的业绩。

此外,尽管华夏基金依旧拥有所有基金公司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投研团队,但却缺少一个核心的灵魂人物。

过去的几年内,王亚伟一直没有承担华夏基金的管理岗位,投资总监一直由刘文动担任。但他的另一个职位是华夏基金投委会主席,在他卸任之后,这一职务由范勇宏担任。无论是王亚伟还是范勇宏,对股票投资均有独特的把握。

但随着他们相继离职,华夏基金目前的投委会成员中,公司职位最高者是总经理滕天鸣和投资总监刘文动。其中,滕天鸣此前一直负责华夏基金的产品设计、被动型基金、固定收益等业务条块,对投研体系涉入较浅。而刘文动此前掌管华夏盛世,今年年初因业绩表现较差而卸任基金经理一职。

“就目前的华夏而言,再找一个像王亚伟那样的领军人物已经很难,甚至是达到与当时的孙建冬水平相当的人也已经不易。”一位在行业浸淫多年的基金经理评价。

产品线发力

华夏基金的产品线结构无疑放大了缺乏明星带来的负面效果。自2010年年初至去年年底,华夏基金一直没有发行新基金,主动管理的权益类产品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占据了公司的绝大部分比例。

在缺乏明星基金,且股票市场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权益类投资在过去两年内的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尽管华夏基金在2010年和2011年的业绩依旧处于业内领先的水平,但这一产品线结构使得华夏基金的资产规模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以高于行业平均降幅的幅度下滑。

与此同时,业内其他公司在过去两年内一直在大力发行固定收益类基金、被动型的指数基金以及一些创新型产品。与2009年相比,全行业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共减少了约3700亿元,固定收益类的债券、保本及货币型基金的资产规模则增加了约3300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的资产规模较2009年底增加了约2倍。

脱离主流长达两年的时间之后,华夏基金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数据显示,在2009年底,华夏基金与主要竞争对手嘉实和易方达的资产规模差距尚有1000亿元,如今已经仅有400亿元。

很明显,华夏基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滕天鸣上任之后,华夏基金开始迅速在补充产品线上发力,通过增加投资者选择来弥补主动投资的权益类基金上的缺失。

即使是弥补,华夏基金也以一种吸引眼球的大手笔方式来进行。不仅一举甩出多种创新类产品,申报的基金数量也达到全市场第一。

华夏基金还力推国际化,但也仅仅发行了1只跨境ETF基金和2只在香港发行的RQFII基金。

不过,这3只基金中,有两只为业内的创新型产品。而华夏基金正在等待审批的产品一共有8只,包括5只发起式行业EIF基金、1只债券型QDII基金、1只短期理财型基金和1只普通债基。如果这些基金均在下半年发行,华夏全年将一举发行11只产品。这些产品中,没有一只是主动管理型的权益类产品。

王亚伟 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