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民工荒 中国东西部劳动力争夺战
李秀中 安卓 王培霖 程维 周芳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这春天里。”
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以一首真诚朴实的《春天里》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的歌声,唱出了当代农民工内心的酸楚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其已经与城市生活、与中国经济变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第一财经日报》春节期间调查发现,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
中西部以情留人
成都。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摆出了近10个富士康科技集团招工摊位,招工人员皆为该市场保安,每人每天必须完成3个报名指标。
重庆。多家企业在火车北站、菜园坝火车站、陈家坪长途汽车站、朝天门长途汽车站等处,通过拉横幅、发传单、现场咨询等方式作宣传,希望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能在今年春节后,留在重庆上班。
更有机构发出慰问信,承诺“重庆西永新机会,十万电子好岗位。这里不仅有充裕的工作岗位,有收入的保障,有公租房、子女入学等政策环境,而且能近距离地照顾老人和子女,免去亲情的牵挂和旅途的奔波,获得家的归属感”。
武汉。一张印有武汉招聘信息和求职提醒的《春风卡》,派发到正在武昌火车站前广场候车的农民工手中。
该卡介绍,今(2月9日)起至3月11日,武汉市将举办117场免费招聘会,8000多家企业提供24万个就业岗位。据了解,这些岗位约七成为武汉本地岗位,另有300余家沿海企业来汉抢人,供岗近8万个。
东部积极挖人
与中西部地区积极挽留老乡相对应的是,东部城市对农民工同样“求贤若渴”。
上海。近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回农民工。
南京。工厂聚集的苏州高新区金枫路两侧,挂满了条幅,写着各类“常年招聘”字样。火车站、汽车站出现了热情的“接站人”。
“和泉女工17~35岁,收100元返300元;朝日电器男女16~35岁男不收返150元,女不收返200元;科玛10号招工请储备人员,请各位老板多多支持,谢谢!”大量此类招聘短信,流传在各类劳务中介的手机里。
本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招工紧张,劳务中介公司的“商业模式”出现了大逆转,短信里所谓“收”,是劳务中介公司向其他更大的中介公司或厂家推荐工人所要付的费用,劳务中介再向工人收取;现在,纷纷予以免收或者少收,甚至倒过来“花钱买人”,即“返”。以前劳务公司“贿赂”企业人事经理的现象,也立刻绝迹。
广东。东莞石排镇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介绍,镇政府曾多次组织企业远赴广西、湖南等地,开辟人才招揽渠道,石排镇还与郁南、仁化等地建立友好县镇关系。
在韶关,当地政府春节前就做好了企业空岗信息的收集整理,把当地企业空岗信息印制在卡片上,在人群聚集较多的汽车站、火车站、步行街、大型超市等地派发,同时,在春节期间组织缺工企业深入到离职返乡农民工较多的乡镇、村居等地举办专场招聘会。
用工缺口与工资趋同
据统计,现在的农民工后备力量每年比此前高峰时减少了600多万人,三年差不多少了2000万人(2011年《新华文摘》第二期《“民工荒”的原因、应对与劳工市场制度变革前景》)。
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调研显示,东部地区外出打工者的月收入为1455元,中部地区为1389元,西部地区为1382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仅高5%,而5年前东部地区工资比西部地区平均高15%。
同时,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条件逐渐改善,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使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明显增长。以成都和重庆为例,两地去年吸引外资分别达到64.1亿美元和63亿美元,这些投资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巨大的。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2010年3月带队对四川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劳务输出地遂宁市和金堂县进行调研,结果显示,2009年底,遂宁市21家企业用工缺口约达20%;截至2010年3月5日,遂宁市电子工业园的用工缺口已高达30%,缺工数量3000人左右。2010年金堂县新增就业岗位达1.2万个,用工压力较大,其中金堂县竹篙镇某些制鞋企业的用工缺口达到30%。
面对家乡的就业机会,农民工究竟如何选择?
春节前,东莞市高埗镇人力资源分局开展了一次企业员工春节期间返乡、留莞情况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家企业抽样调查员工2104人,春节期间留莞占34%,返乡占66%。在返乡的员工中,计划节后返回原企业的占84.76%;计划返莞另找工作的占4.37%;不返回东莞的占10.87%。
此项结果部分反映出,东部城市仍然是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地区,但未来,将是一个值得观察的趋势。
东西部“抢人”_刘易斯拐点真的来了?
李秀中
产业西进加速,去年出现的传统劳务输出地区招工难现象今年或加剧。在春节返乡返城之际,东西部地区将开始一场争夺农民工的正面竞争。
业界激辩多时的刘易斯拐点真的会在2011年的春天来临?
火车站汽车站遍布招工点
在今年春节之前,成都的火车站、汽车站已经遍布招工摊点,即使在春节期间也一直坚守,而且还在节后增加力量。成都市锦江区就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富士康项目在成都需要用工28万人,成都市各区县以及四川省内其他地市都被分配招工硬指标。
这些指标一层层分派。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劳动力市场。记者在该市场看到近10个富士康科技集团招工摊位,而这些招工人员都是该市场的保安。据介绍,他们有14个保安,每个人每天要完成3个报名的指标。
事实上,从富士康部分项目宣布落户成都之后,大规模的招工就开始了。地处川南的宜宾县一位镇党委副书记去年就告诉记者,他也领有任务,他把自己的侄子送到了富士康工作。目前,富士康在成都郫县的科技园区已经有2万人。
2010年,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产业西进加速。以成都为例,先后有富士康、戴尔、联想、仁宝和纬创等电子信息产业巨头落户。成都市各站点散发的宣传单显示,富士康、仁宝和纬创三大生产基地就需要招收普工40万人。
不仅如此,同处中西部地区的重庆、武汉、郑州等地,重大投资项目也纷纷落地,需要大量工人。春节之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就要求重庆市经信委、市劳保局、各区县政府联合起来,到火车站、汽车站等地去摆摊设点,去把农民工截留一部分。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2010年3月带队对四川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劳务输出地遂宁市和金堂县进行调研,并向四川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四川省“用工荒”的形势判断及应对策略》的报告。
郭晓鸣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相对于2010年,今年的形势“增加了新的影响因素,招工难的范围更加扩大了。因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产业西进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也意味着招工难比过去更普遍、更尖锐”。
早在2007年,中国社科院蔡昉教授就提出中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刘易斯拐点。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人口研究所教授丁金宏表示,随着整个国家工业化进程,将真正迎来刘易斯拐点。
根据记者介绍的中西部地区招工难的现象,丁金宏认为,现在的“民工荒”程度不一样了,从东部沿海已经蔓延到内陆地区,可能会出现全局性紧张。劳动力绝对量总的趋势是会逐步减少,而农村劳动力也潜力不大。
郭晓鸣也在上述报告提出警示,四川省劳动力市场的矛盾正在凸显,如不加重视,“用工荒”在“十二五”将可能演变为长期性和整体性的问题。
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11年以后四川省新增劳动力将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十二五”时期农村新增劳动力将从2011年的116万人逐年减少至2015年的94.5万人。
同时,新生代劳动力向沿海转移的趋势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最近郭晓鸣带领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到发达地区,没有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变化而改变。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十二五”期间四川农村劳动力将由“绝对富余”向“相对富余”转变,尽管总量仍然保持增长,但是劳动力“供给增量”却可能逐渐难以满足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过,郭晓鸣也强调,中国产业西进在启动,中西部地区产业扩张比较快的区域,招工难是存在的,但是不能推而广之认为,整个西部劳动力全面进入供不应求的局面。
从输出到“截留”
为了留住工人,一些企业包车、包机接送已经屡见不鲜了。
今年春节过后,上海就派出近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接回农民工。而东部沿海企业为了招到人,纷纷与劳务输出地建立长期联系,并支付劳务输出费。
不只是四川,其他劳务输出大省也面临与东部地区正面竞争的局面。记者去年在遂宁看到,山东威海劳动局的招工团就在遂宁空手而归,因为当地也面临招工难的局面。不仅如此,随着产业集聚,中西部地区也希望能留下一部分返乡民工在本地就业。
比如,在招工广告中,成都市以乡亲感召外出民工返乡就业。成都市重大项目人力资源招募组发出的《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就充满感性地表示,家乡人民诚挚地欢迎你回到成都,回到家乡,与家乡人民在一起。
事实上,在招工硬性指标压力下,劳务输出部门难免有截留农民工的想法。
不过,郭晓鸣认为,作为人口大省的四川,释放人口压力应该是长期战略。可以调整劳动力开发的做法,比如加强本土化就业更有效的激励,以及对老一代民工更多支持。
丁金宏表示,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现在沿海还有优势,企业效益好一些,而这一优势的原因也得益于劳动力价格低,长期来看,在土地、人力成本上,中西部地区可开发的空间大一些。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是通过市场调节,主要是看哪一方市场价格更有吸引力。
丁金宏也认为,“民工荒”对东部沿海地区来说,既是不利因素,也是有利因素,可以降低东部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进行人口调整,也可以逼迫企业调整转型,往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那种依赖劳动力的低端产业将会被淘汰。
官员春节“加班”截留农民工
程维
重庆市地方官员今年春节有一项新工作,设法把返乡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下来,以确保今年该市不出现“民工荒”。
“家乡工作好,收入也不少。”2月8日,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和富士康科技集团(重庆厂区)联合在重庆市火车北站设立的现场招聘点挂出了这一引人注目的标语,以吸引外出打工的重庆籍民工,前往报名。
2月8日,是这两家企业正式填报招聘表的第一天。这一天,富士康在重庆火车北站的报名点招聘到了50多人,英业达招聘到了30人左右。
春节前,这两家企业与方正、广达、渝德等另几家IT企业一起,在重庆市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区的牵头下,在重庆市火车北站、菜园坝火车站、陈家坪长途汽车站、朝天门长途汽车站等处,通过拉横幅、发传单、现场咨询等方式做宣传,希望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能在今年春节后,留在重庆上班。
富士康重庆工厂负责招聘的一位工作人员称,目前该企业已经有1万多工人;预计2011年上半年,需新增1万多工人;今年内计划需招聘5万多人,其重庆工厂的最终需求人数为10万人。
英业达重庆公司负责现场招聘的工作人员称,该公司今年计划招聘1万多人,未来3年内计划招工3万~5万人。
2月8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几名已经被这两家企业录取的农民工中,有一半是偶然到火车站看到招聘单位在摆摊设点才前往报名的。
为挽留农民工,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旗下的重庆市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指挥部今年1月30日还破天荒地发了一封针对“全市外出务工朋友”的慰问信。
这封慰问信在煽情的同时还给出了一些实质性承诺,“有公租房、子女入学等政策环境,而且能近距离地照顾老人和子女。”
重庆市相关官员年初称,未来5年要完成3万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新增工业至少需要300万人,新增的服务业也至少需要200万人,这500万劳动力从哪里来?一是要挽留本地农村的劳动力,二是要从周边省市招聘一些。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4名已经被招工单位录取的受访者称,富士康、英业达在当地开出的基本工资为1000元~1300元/月,比重庆市目前的最低工资870元/月高,且综合收入可达1700元~2800元/月,虽然这一薪资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工厂相比低1000元左右。不过考虑到离家近,可以经常回家以及照顾家庭的因素,这一工资差异还能接受。
建立友好县镇 求用工支援
安卓
2月8日,春节长假接近尾声,广州火车站人声鼎沸。
作为一个拥有约2600万农民工的用工大省,广东又迎来了一个紧张时刻,节后缺工情况的严重与否,就掌握在回程的人流手中。
在火车站广场上,《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已经有人高举着“某某工厂欢迎您”的大标语。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欧真志1月25日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透露,根据对在粤的500多家企业和整个珠三角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数据反映,今年回乡过年的农民工是800万到900万人,按照预测,2011年节后广东缺工将达到100万左右,这是正常的数字,相当于用工量的3%至4%。
去年还在清溪镇一个港资企业打工的“80后”女孩南珊接通记者的电话时称,春节后,她将不回到东莞了,主要原因还是工资过低。
她说,虽然这两年东莞的最低工资一直在涨,但同时东莞的花销也很大,比如要租房子。真正拿到手的钱并不比在老家多多少,不如在家附近找点看上去更好的工作。南珊说,此前跟她一起出来的姐妹春节后也都不回东莞了。
事实上,在劳动力缺口中,除了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等区域竞争加剧导致的民工分流,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内地吸引力在逐步上升,包括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大幅提高、惠农政策深入实施等。
为了在竞争中增加广东吸引劳动力的优势,今年1月,广东再次在全省范围内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广州为1300元/月,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地也提高到1100元/月。
而此前粤东西北部分地区的标准甚至低于湖南、湖北、四川等几个劳务输出大省水平。
在东莞的石排镇,相关人士对记者介绍,为了应对常态性的企业缺工问题,镇政府曾多次组织企业远赴广西、湖南等地,开辟人才招揽渠道,石排镇还与郁南、仁化等地建立友好县镇关系。
东莞台商协会前会长叶春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事实上缺工已经成为广东的常态,目前企业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机械化水平,逐步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先把人拉过来再说 跟抓壮丁似的
王培霖
在工厂聚集的苏州高新区金枫路,宽阔的马路两侧,挂满了条幅,写着各类“常年招聘”的字样。
这只是招工难一个缩影。
“跟抓壮丁似的,先把人拉过来再说。”苏州一位从事劳务派遣的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笑言。
“科玛10号招工请储备人员,请各位老板多多支持,谢谢!”大量此类招聘短信,流传在各类劳务中介的手机里。
更有甚者,有一些劳务中介公司因为招不到人,已经关闭,欠发达地区就业形势景气成为长三角地区招工困难的主因。上述从事劳务派遣的工作人员介绍,以苏州为例,工人月综合工资水平大约在3000元(包括吃住),而在江西,往往也可以达到2000多,相比之下,农民工不愿意再离开家乡。
苏州工业园区一家大型卫浴设备生产企业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现在工人普遍难招,因素非常复杂,比如他们公司离市区较远,周围缺乏配套的休闲消费场所,很多工人不愿意来。
“用工情况非常紧张。”吴江一位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招工困难,使得他们完成订单倍感压力,不过尚未造成太大影响。苏州另外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负责人则描述,缺人使得很多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关关停停”。
上述吴江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提到,去年一年,工人工资上涨了两三成,竞争力相对印度、东南亚国家有所下降。
“实在不行就把厂子转到中西部,到四川去,再不行去国外。很多厂都有了这个心理准备。”苏南一家制造业企业高层告诉记者,“现在,先熬着吧,先把人弄来再说。”
为了吸引工人,企业应对措施可谓花样繁多。
有的企业报销春节回家车票500元,不过要在年后报到时领取。
台湾华硕集团旗下一家位于上海浦东的工厂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应对“用工荒”,目前颇显成效。其主要做法是校企签约、批量引进,以及总经理亲自去新疆、重庆、河北等地与当地政府合作,批量引进劳动力。目前,虽然也感觉招工难,但其对生产的影响“只有一丁点儿”。
涨薪!把人留住
周芳
武昌火车站昨日出现节后返程客流最高峰。与此同时,一种印有武汉招聘信息和求职提醒的《春风卡》也被派发到正在站前广场候车的农民工手中。
据《春风卡》介绍,2月9日起至3月11日,武汉市将举办117场免费招聘会,8000多家企业提供24万个就业岗位。《第一财经日报》从武汉市劳动就业局进一步了解到,在上述岗位中,约七成为武汉本地岗位,另有300余家沿海企业来汉抢人,供岗近8万个。
武汉市劳动就业局局长邹强介绍,今年该市供岗总数比去年增加约4万个,其中2月11日(正月初九)将掀起节后首个招聘小高潮,当天武汉人力资源市场和江汉、武昌、硚口、洪山、青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个城区组织11场招聘会。整个正月,基本上每天都有3到5场招聘会。
不过,正在车站候车前往福州的王华中看了一眼《春风卡》便随手塞进了行李包。40岁的王华中5年前还在湖北咸宁种田,如今他们一家六口人都在福州小神龙表业打工。
其中,王华中已经是这家手表厂的中层管理人员,作为一条流水线的领班,每月近4000元的收入几乎可以净落腰包。“像我这样的领班,这里(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等内陆地区)一个月才开2000块钱,主管最多也才3000块。还不到(沿海地区)的一半,赚不到钱回来做什么?”王华中边指着塞进《春风卡》的行李包,边与记者聊起来,直言“除非同工同酬,否则本地企业招工肯定不如沿海的有竞争力,那些打算内迁的沿海企业也难动迁”。
事实上,武汉人力资源部门也意识到化解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根本办法还是在于适当提高薪酬待遇。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期对全市117家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后了解到,武汉企业员工年平均人工成本约3.7万元,2011年预计将达3.9万元,其中员工年平均工资约2万元,月薪1700元左右,比去年上涨约12%,企业靠涨薪留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邹强表示,尽管与沿海相比仍低近三分之一,但算上较低的生活成本、离家近等因素,武汉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正在逐年增强。
然而,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返程乘客中不少是“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们“收入为大”的求职心态截然不同,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与职业前景。
19岁的林顺飞在江苏泰州开了近两年的铣床,于去年11月1日回到武汉,目前在西奥电梯公司当一名安装工。尽管收入从过去的2000元/月降至1200元/月,但他更满意当前“自由不封闭”的工作环境。“去年12月底,一个老乡叫我跟他一起去武汉富士康,工资比西奥电梯多1000块,但要站在流水线前12个小时不能开小差。我已经做腻了流水线工种,给我3000块也不想回去。”林顺飞如是说,其表弟叶高甚至表示,“老板只能给你位置,不能给你未来”,他的理想是过两年回纸坊老家开个小餐馆,自己做老板。
武汉市人社局副局长徐良俊坦言,从今后及相当长一个时期来看,招工难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将伴随着企业经济转型升级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