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履约保函和履约保证金有什么区别

来源:互联网

在商业合同中,为了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双方通常会约定履约担保措施,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方式就是履约保函和履约保证金。它们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关键区别,影响着合同双方的风险承担和资金流动性。

1、性质与出具主体

履约保函:是一种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应申请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立的保证申请人履约某项合同项下义务的书面保证文件。它属于银行信用担保形式,银行作为担保人,以其自身的信誉和资金实力为申请人提供担保。

履约保证金:是申请人直接向受益人支付的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作为履行合同的金钱保证。它属于现金担保形式,受益人直接持有保证金,在申请人违约时可直接没收保证金作为赔偿。

2、操作流程与手续

履约保函:申请时需向银行提交相关资料,如合同副本、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并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提供反担保。银行经调查、审查后,签订协议,落实保证金或反担保,才会开立履约保函。手续相对繁琐,需要一定时间。

履约保证金:操作流程较为简单,申请人只需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和方式,直接将保证金支付给受益人即可,无需经过银行等第三方的审核。

3、有效期限与资金处理

履约保函:有明确的有效期限,一旦保函到期,无论合同履行情况如何,申请人的保证金将自动解冻,无需受益人同意。

履约保证金:没有固定的有效期限,通常在合同履行完毕后,由受益人退还给申请人,但退还时可能需申请人提出申请并经受益人审核同意,资金回收速度相对较慢。

4、风险承担与保障程度

履约保函:银行作为担保人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若申请人违约,银行需按照保函约定向受益人支付赔偿,对受益人来说保障程度较高。同时银行在支付后有权向申请人追偿。

履约保证金:受益人直接持有申请人支付的保证金,在申请人违约时可直接没收保证金作为赔偿,风险主要由申请人承担。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保证金退还争议等问题。

5、适用场景与灵活性

履约保函:适合对资金安全性有更高要求、合同金额较大、履行期限较长的项目,如大型工程项目等。可减少申请人的资金占压,优化资金配置,且保函的格式和内容相对规范统一,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履约保证金:适用于交易金额较小、履行期限较短、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合同。其灵活性较高,双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协商确定保证金的金额、支付方式和退还条件等。

选择履约保函还是履约保证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如果对资金安全性要求较高,可以选择履约保函,但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和手续费。如果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可以选择履约保证金,但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