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目前世界上已知纳米材料中最薄最坚硬的一种,由于其强度最大、导电性最好的两大特征,被认为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自从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受到业界和资本的狂热追捧,A股市场对于石墨烯的炒作更是此起彼伏、持续不断。
“石墨烯最先将会用于触摸屏领域,用于替代现有的氧化铟锡(ITO)材料,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制作出了样品,只待石墨烯薄膜的低成本批量化制造得到突破就可投入市场。”中国环球矿业集团总裁许宽利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石墨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由于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更多,预计需要3~10年的时间才会有所突破,石墨烯应用于触摸屏领域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启动。
分析人士称,放眼目前A股市场的多家上市公司,对石墨烯的研究多数仍旧处于送样检测阶段,且鱼龙混杂,投资者想要找出A股里真正的石墨烯龙头,恐怕并不容易。
产业远未成型
由于石墨烯的“魔幻”概念,过去两年,涉及该概念的上市公司无不遭到资金疯狂炒作。今年以来,Wind石墨烯指数(884109.WI)不仅跑赢了4G指数(884128.WI)和涉矿指数(884108.WI),甚至连火热一时的稀土永磁指数(884086.WI)都难出其右。
但从实业层面,石墨烯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放眼国内外,石墨烯产业均未成型。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从石墨薄片中剥离出了石墨烯,为此他们二人荣获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洲最近关于石墨烯的重磅信息是欧盟将出资20亿欧元,用于资助石墨烯和人脑神经化学工程两大领域的研究。
在国内,除了2012年初工信部印发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强纳米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纳米材料及制品的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积极开发纳米粉体、纳米碳管、富勒烯、石墨烯等材料”外,并无更多详细的产业政策出台。
业界方面,目前仅有江苏常州斥资5000万建立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用于吸引石墨烯人才创业;江苏苏州工业园对于纳米材料和碳材料企业给予了多种形式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许宽利表示:“石墨烯在国内目前还处于起步前的酝酿阶段,并没有专门针对于石墨烯材料的支持文件。但相关文件中,对新材料,尤其是纳米材料、碳材料等未来战略新材料有非常大的支持。”
“石墨烯现在还没形成一个应用的产业,谈不上产业政策,但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石墨烯的产业化,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做调研要制定支持石墨烯发展的政策。”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前院长、深圳力合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冯冠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美国家对石墨烯的扶持力度也比较大,从欧盟的上述资助项目可见一斑。冯冠平的另一个身份是上述常州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誉理事长。
应用领域广泛
石墨烯对现有材料的替代可谓革命性的,不仅可以应用于晶体管、触摸屏、基因测序等领域,还可制作超轻型飞机材料、制造出超坚韧的防弹衣等。
目前A股市场对石墨烯概念的炒作多停留于石墨烯的生产方面,但又容易和石墨烯微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氧化石墨烯等概念混淆。后两种的性质基本就是石墨性质。而石墨烯虽然有“石墨”两字,但性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许宽利表示:“石墨烯本身是纯二维材料,只能依附于某种衬底存在,不能独立存在。所以,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者,只需要认清任何溶液状、粉状的材料都不能称为石墨烯。另外,在英文中,石墨烯和石墨、氧化石墨烯的名字完全不同,分别对应的是 graphene,graphite 和 graphene oxide,投资者可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准确的回复。”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教授佘俊聪对记者表示,石墨烯在光、电的领域都会涉及到,前景很多,各个领域都说能用,但实际上5年内真正能产业赚钱的机会还没看到。现在的阶段是一些原型器件开始制作出来,最初运用在透明电器、触摸屏等信息电子类产业,这是最大的市场。
冯冠平称:“应用在手机领域里面作为变容触摸屏,是未来几年首先会应用石墨烯的领域,在能源领域应用于锂电池作为负极材料,未来两三年也会提到议程上来。而在其他光电转换领域也有很多应用。”
许宽利说:“作为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国矿业集团今年9月份即可生产30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公司目前已经和3家面板生产商进行工程师对工程师的技术交流,这些厂家可能在明年一季度能开始生产石墨烯面板。目前并没有听说其他上游企业或者A股上市公司具有这个能力。”
概念股鱼龙混杂
A股对石墨烯的炒作由来已久,而从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炒作的背后更是不少股东的套现风潮。
以南江集团为例,2012年4月参与组建了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由于该公司在慈溪市慈东滨海区投资建设世界上第一条量产石墨烯生产线,南江集团控股的华丽家族(600503.SH)和上海新梅(600732.SH)均被认为是石墨烯概念股。
资料显示,墨西科技引进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石墨烯量产技术,生产的石墨烯浆料和石墨烯粉末均归类为多层石墨烯微片,产品规格分为片层厚度3nm和7nm两个级别,区别于单层大面积石墨烯薄膜(厚度为0.35nm)。此外这两家公司2月底开始都被股东大肆减持。统计显示,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内,南江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皙哲投资共计减持华丽家族逾5亿股股份,套现市值约40亿元。
还有一家与墨西科技有关联的上市公司是乐通股份(002319.SZ),双方在1月24日签署了《石墨烯油墨项目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合作研发和生产石墨烯油墨,计划总投资1亿元。此举几使乐通股份一跃成为新的石墨烯概念龙头。
同样跻身石墨烯概念股的还有南都电源(300068.SZ)、金路集团(000510.SZ)、中国宝安(000009.SZ)、方大炭素(600516.SH)和中钢吉炭(000928.SZ)等,它们和石墨烯的关系到底怎样呢?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分为三条线,一是上游石墨烯研发,如中国宝安和金路集团;二是下游应用,如南都电池,三是概念混淆,如方大炭素、中钢吉炭和乐通股份。
中国宝安主营业务为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和生物医药业。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结果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共有5个石墨烯专利在申请中,而截至3月29日,公司并未拿到以上专利证书。
公司证券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石墨烯在国内外是比较先进的技术,目前都没有大批量的应用,主要是在研究测试的阶段,公司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偏上游,生产线主要看市场下游的进展,目前做出来如果下游没有太大的应用,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也没有具体量产时间表。”
金路集团在2011年6月份宣布携手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共同投资研发石墨烯,之前被认为是“最正宗”的石墨烯概念股。去年11月,“石墨烯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通过鉴定,研制出石墨烯粉体、浆料和分散液等多种产品,初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复合电极材料、导电复合材料、导热复合材料。但今年年底,公司与中科院的合作即将期满,后续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南都电源的主导产品为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201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种含有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铅炭电池负极板”和“一种铅石墨烯复合材料”两项发明专利,3月13日公司公告显示,目前该专利申请处于审查阶段,是否获得授权尚存在不确定性。
如果说上述几家公司多少和石墨烯沾边的话,方大炭素和中钢吉炭的上榜基本属于混淆视听。
方大炭素是国内炭素行业龙头,现有业务包括石墨电极、炭砖、铁精粉以及等静压石墨、核墨等炭新材料,和石墨烯并无相关,公司近日披露的2012年年报也并未提及石墨烯。
中钢吉炭主要从事炭素及石墨制品生产、研发与销售,公司利润主要来自炭素及石墨制品(石墨电极本体、石墨电极接头、炭块、糊类等)的销售。公司证券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主要从事的是炭素和石墨制品的生产,与石墨烯产业没有关联,也没有石墨烯及相关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且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内并没有从事石墨烯及其相关产业的计划。”
此外,包括江海股份(002484.SZ)、悦达投资(600805.SH)、维科精华(600152.SH)、力合股份(000532.SZ)、南风化工(000737.SZ)和中航三鑫(002163.SZ)等上市公司也都在石墨烯指数收录的概念股行列,记者翻阅公司公告和年报,并无实质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