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王正敏院士现身回应学生举报

来源:互联网

昨日,复旦大学召开媒体通报会,邀请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回应其学生王宇澄举报他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并就“仿造人工耳蜗骗取国家经费”的质疑做出解释。王正敏承认曾获得过人工耳蜗样机,但否认“克隆”之说。目前,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仍在对王正敏涉及的学术规范问题进行复审。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在现场出示了一份举报人在2009年要求院士按手印确认的《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表示,王正敏未满足王宇澄要求,故积怨。王正敏说:“我不明白他为何恨我恨得这么厉害。”

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学术造假事件昨日峰回路转。

昨日,复旦大学召开媒体通报会,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回应此前关于他学生王宇澄举报的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同时就日前央视报道的“仿造人工耳蜗骗取国家经费”一事做出详细解释。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周鲁卫表示:目前,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仍然在对王正敏院士涉及的学术规范问题进行复审,结果很快就会出来。

学术规范问题复旦曾公布调查报告

据央视报道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实名举报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

王正敏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生,在王正敏2005年申报院士的时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书。据央视报道,王宇澄透露自己目睹了王正敏为当上院士提交论文的全过程,并举报在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中,第六页的271篇论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论文造假手法之一便是将自己的专著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报道还称,王正敏还涉嫌“克隆”国外“人工耳蜗”样机冒充自主研发,王正敏团队以各种名义报项目,仅2012年就获经费4000多万元。而他仿制的劣质人工耳蜗,让患者备受煎熬。

实际上,王宇澄对王正敏的实名举报由来已久,且已经引起了复旦方面的注意。

2013年9月9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公开了《关于举报我校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院士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该组织曾于2012年2月收到由复旦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转来的实名举报。

对于举报材料中提到的行为,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调查后认为:首先,王正敏提供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已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学历造假问题不存在;其次,王正敏作为合作者之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论文内容高度重复,属重复发表,尽管王正敏均称其“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为论文的合作者”,但此做法在学术态度上是不实事求是的;其三,在王正敏编著或主编的《耳显微外科》等三本书中,在未取得国外著作版权的同意下,对原著图片重新描画,使用大量插图且未注明出处,“此做法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

导师亲自作序推荐 王正敏强调绝无剽窃

根据此前央视的报道,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有100多幅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其导师——被誉为“耳神经科学之父”的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Ugo Fisch专著中的图片相同,但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没有提到Fisch教授的专著。

对此,王正敏解释道:“我引用的是老师的手术图解,没有在这个图解边上写上老师的名字,但是在两书里面有13处地方都注明了。我的老师看到我书里面有他的名字,所以他很愿意做一个序,这个序里面就讲我引用他的图是非常小心、非常谨慎的,书的文字里面凡是谈到我老师Ugo Fisch手术的时候,也都写了他的名字,这个名字写的时候是包括文字介绍和它的图解在内的。但是图旁没有注明,出版社认为文字里注明了,图上就不要再注明了。”

同时,王正敏提到,2004年之前出版的很多医学书,都普遍存在“图旁没有注”的问题。“现在倡导与国际学术接轨,当然要做得更好一些。换句话说不能拿现在的要求来要求我们当年的认识。”而王正敏的这三本著作分别于1989年、1996年、2004年出版。另外,王正敏也表示,图片是不能直接复制的,全部都是重新画的,“当然解剖图都差不多了,变化不是太大,这个可能我们做得不够,也是我不满意的地方。”

不可能“克隆”国外耳蜗 更没向企业要过一分钱

王正敏院士表示,和澳大利亚的合作过程中有个教学的人工耳蜗,并非花钱买的,“澳大利亚对人工耳蜗管理很严,基本不可能买到”。

另外“打开后所有数据全部消失,装置里的线路图也很难看清,不存在打开人工耳蜗克隆它的可能”。王正敏指出,到2004年形成实验室里的人工耳蜗成品,全国有20多个公司与其一起合作,涉及芯片、电极、高分子材料等多个领域。

王正敏昨日表示,“从来没有拿到过力声特公司的股份、股权。他们要给我,我不要,他们让我去兼任职务,就可以拿工资,我也不要,因为中科院对院士有严格要求。”王正敏说,“作为职务发明人,单位会有一些奖励,参与研发的所有科技人员都拿到了奖励。”

对于央视报道的“专项经费4000多万元”,王正敏表示,其中包含两个项目,一个是企业申请到的,另一个是医院申请到的,均为2000多万元,“但是由医院里的其他专家教授接手了这项工作。”

对于有志愿者因植入国产人工耳蜗身体受到损害一事,王正敏称,他从力声特公司得到的数据称,49例人工耳蜗里有2例植入耳蜗有所损坏,其他病人因适应证不同、植入时间、产生效果也会不同,但总体达到预计效果。王正敏表示,国内外人工耳蜗研发生产仍然有差距,但国外也有产品失效案例,无法保证植入不出问题,关键在于企业应该对这2例病人做好随访和善后处理。

一份“荒唐”协议背后的师生矛盾

在复旦大学昨日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王正敏院士向媒体谈及了与学生王宇澄之间矛盾的由头,是始于2009年由王宇澄个人撰写的一份《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他称“这份计划的内容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会让我的生活和工作失去自由,所以我拒绝签字”。

昨日下午,复旦大学向媒体展示了这份两页纸、共700余字陈述的《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2009年,王宇澄起草了该文稿,并希望王正敏教授在文稿上签字画押,王正敏教授当时拒绝了王宇澄的‘荒唐’要求。从那时起,他就走上举报的道路。”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表示,此前,王正敏院士从未向任何媒体透露过这份计划书的存在,但近两年来,王宇澄在各个学术场合散布不实之词,导致王正敏和王宇澄之间再没有对话的基础。这份计划书提出十点要求,包含让王宇澄列为医院重点人才培养计划等。

据王正敏院士回忆,在看到这份计划后,他当场拒绝了王宇澄。“这太荒唐了,让他成为我的终身秘书,生活和工作都由他来安排,我会没有自由,这个我完全不同意。”

对于媒体报道的“王宇澄称自己第一年副高职称没有评上,就是因为导师投了唯一的反对票”,王正敏对此表示否认。王正敏称,其对王宇澄的照顾比对其他医生的照顾还要多,他曾带着王宇澄做过几次较高难度的手术,也曾经推荐他升副高,还推荐给自己的老师、让他参加科研项目、拿科研津贴、送他出国培训3个月。

对于王宇澄的举报行为,王正敏回答:“我是他的导师应该要爱徒,但他出乎我的意料,我不明白他为何恨我恨得这么厉害。”他同时表示,其培养过的研究生有40多个,绝大多数在工作中都是业务骨干。在王正敏眼中,王宇澄的业务很一般,比王宇澄优秀的学生还有不少。

但王正敏至今仍感谢这位学生对他院士申报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他帮我整理了一些材料,也通过他的私人关系,让我们能够和两三个院士见见面,请他们做我的申报院士的推荐人,其中两位都同意了,其中一个本来就同意做,另外一位事先不认识,但是他知道我的情况,所以也很愿意做我的推荐人。”但王正敏强调,并不是说谁去介绍,就会同意做他的推荐人,“那要看你是否值得他做推荐人。”

另外,复旦大学方面昨日表示:王宇澄目前为止还是医院的员工,学术举报也不会影响他的工作。对于王宇澄自称受到举报影响、不被安排门诊和手术一说,医院方面强调称,“肯定没有,完全是他不服从医院安排”。

◎ 相关链接

《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

从现在起我向他(王宇澄)作出如下保证:

一、将王宇澄同志列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及上海市听觉医学临床中心重点人才培养计划:由现在的科秘书升任主任助理,考察半年以后升为耳鼻喉科副主任,并尽快成为上海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青年委员;二、王宇澄和陈兵、戴春富、吴海涛等是同龄人,无论做人、做事、做学问毫不逊色,而论及对大学、对医院、对学科的贡献,其余人等与他相比则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故从现在起担任上海市听觉医学中心临床及语训部负责人(国产及今后人工耳蜗、中耳植入装置):现在急需学习深造不辱使命,去IOWA大学学习,并从今后每年代表王正敏教授参加美国年会和欧洲耳鼻喉科大会以获得最新进展;予以留美资助;三、成为王正敏“名师带徒”的新人,现在即可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四、经过2-3年将王宇澄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五、王宇澄担任瑞士苏黎世Fisch教授创建的FIMF中国区主任及执行主任,名誉主任为王正敏教授——给予津贴和每年一次出国(主要是瑞士)访问交流的机会;六、王宇澄担任听觉医学临床中心第一副主任,主任为王正敏教授;七、以后申报科研项目(包括重大项目)时王宇澄担任课题负责人,报任何奖项时为第二完成人,……帮助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参照院士终身制为王宇澄设立秘书终身制(领特别秘书津贴,行秘书长之职,总负责一切管理、协调、调度、安排院士对外联络、会诊、访问、临床及学术活动安排及饮食起居,配办公室钥匙。……当王宇澄外出或有他事不能脱身时由王宇澄指定其暂时代理人,王宇澄回来后继续复职任秘书);九、王宇澄担任Fisch《耳显微外科》译著第一主译,下一本《颅底外科》译著仍然是第一主译,委托王宇澄挑选翻译人员(国内);十、以后所有机会首先考虑给予王宇澄,亲贤臣,远小人,充分听取王宇澄的意见。

王正敏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