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XP

YEXP

社论:稳预期关键是信心

来源:互联网

上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了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并针对当下内外形势提出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大目标,对预期如此重视尚属首次,由此引发热议。

所谓预期,表面上看是一种心理活动。比如过去几年国人普遍预期房价会上涨,所以买入者潮涌,房价亦水涨船高;而当普遍预期股市会下行时,卖出者前赴后继,令各大指数纷纷创下新低。

无需讳言,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悲观预期,表现在金融市场上是A股“跌跌不休”、汇率连创新低。而资本市场、汇率变化的背后,是社会融资增幅下滑、内需增速有所下滑以及投资不及预期等,这既有主动调结构去杠杆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阵痛”,也有贸易争端等外部局势转变等因素叠加。

但同样不应忽略的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并没有改变。从最近公布的系列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GDP增长6.8%,这一结果是在人工与资源环境成本持续上升和不断裁汰过剩产能的背景下取得,殊为不易,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工业企业经营也表现不俗,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7.2%,增速比1~5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说明这一韧性具有效益以及背后企业信心的支撑。

可以说,在内外大变局背景下,出现一些因看不清未来情势而产生的悲观情绪可以理解。针对这样的预期,除了要让悲观者知晓中国经济取得的积极成果外,更应该管理好预期,从国人关注的痛点、难点出发,通过深化改革稳定人心。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决定中国经济兴衰的关键。近年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减税降费,大中企业受益较为明显,未来改革要更多地倾向中小企业,包括减税降费更为聚焦、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通过简政放权减少企业经营的“体制成本”等。

企业如此重要,那么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特别是完善法治环境,建立产权保护制度,对于稳定企业家人心,让企业家安心投身经济建设,同样十分迫切。其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既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转移资产甚至移民海外现象的长久之策。

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也十分重要,近些年中国一直是外商投资的沃土,不过一直以来也有一些问题屡受诟病,如资本管制严格、知识产权保障不力、营商环境与经济地位不够完匹配等,都需要在未来改革中一一完善,增强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的信心。8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就提出,要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社会大众对中国经济未来有信心。不可否认的是,内需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且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人普遍面临着颇为沉重的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成本,加上股市持续走低,中等收入阶层又面临着不低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对消费抑制可想而知。

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让积极财政政策更积极,未来应该偏向民生领域,缓解民众后顾之忧。同时,抑制房价上涨、个税改革加快落地等都刻不容缓。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不可否认,当前中国经济所遇到的内外环境和问题颇为复杂,此时,稳预期既是经济增长提质增速的前提,也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莫测的基础。稳预期的核心是稳定信心,克服悲观,修正预期,需更大魄力的改革措施作为支撑。

稳预期是什么意思